【前言】
1966年刚开始那会儿,听说总后勤部的头儿邱会作在制定计划时,没咋考虑实际情况,就猛地提高了预算的比例。总后勤部的政委李聚奎对此很不赞同,他直接说道:“老百姓手里的粮食也不多,咱们部队还是得精打细算才行!”
因为林彪想让国家多储备点粮食,邱会作很快就跟林彪说了李聚奎不同意这事儿。林彪一听,气坏了!
【毛主席:我可以为李聚奎开这个先例】
4月份的时候,林彪下了一道指令,把李聚奎调去了解放军的高级军事学校,让他去当那里的校长。
没多久,李聚奎的情况就转了个弯。后来,邱会作那帮人给他硬扣上了一堆子虚乌有的帽子,对他又是诋毁又是算计,还把他给非法关了起来。这样的日子,他足足熬了4年。
对于这事儿,李聚奎抱着乐观和顽强的心态去面对,他坚信事情总会真相大白。在给总政治部主任萧华的一封信里,他写道:“真金子是经得起火烤的,要是不是真金子,烧掉了反而更好。”
1970年春天4月份的时候,李聚奎家里接到了个紧急通知,说是1号命令让他们赶紧离开北京,往南边走。不过呢,到底要去中国的哪个南方城市,通知里却没细说,就告诉他们这是上级的安排,得保密,不能随便往外说。
之后,李聚奎一家四口在三个专案组成员的陪同下,坐上了火车前往贵阳。火车到站后,他们接着换乘了一辆小车和一辆大货车继续前行。
离开市区后,车子就在山路上飞快地跑起来。李聚奎从车窗往外瞅,发现前面的路特别窄。有的地方,大卡车的一个轮子还在土路上,另一个轮子却已经压到田埂上了。
车子开了好一阵子,猛地停了下来。随行人员跟李聚奎说,到站了。李聚奎随即下车,眼睛往周围一扫,张口就说:“这应该是贵州龙里吧!”
听完李聚奎的话,押送的人心里咯噔一下,生怕押送的事儿走漏了风声。要是真这样,回去后他们可咋跟上面汇报啊!
想了想,护送的人觉得肯定是有人给李聚奎透了消息。毕竟李聚奎以前官做得那么大,朋友众多,有人给他传递点情报,这事还真不稀奇。
接着,押送的人马上让李聚奎实话实说,讲讲他到底是从哪个人、哪个途径得知的这些消息。
一开始,李聚奎并不想跟那些押送他的人多聊,他觉得自己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但押送的人一直追问,李聚奎只好讲起了一段过去的事情:“在长征那会儿,我带队伍在这儿保护中央和主力部队过去。”
李聚奎在中央苏区时,先后当过红3军里的红8师和红7师的师长,到了第四次反“围剿”大战打响前,他又被调去做了红9师的师长,在中央红军里,他可是个响当当的战斗英雄。长征路上,他继续担任红1师的师长,这事儿大家伙儿都知道,不是啥秘密了。
很多人其实不太清楚李聚奎到底参加过哪些战斗。因此,对于李聚奎所说的话,那些押送他的人也就信以为真了。
李聚奎是在第五次反“围剿”打响前,接手了红一师师长这个位子。那时候,原本红一师的师长罗炳辉被调去做了红九军团的军团长,于是,李聚奎就被派来顶替罗炳辉,成了红一师的新师长。
1934年10月那会儿,中央的红军队伍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长征途中,红一军团长林彪下了命令,让李聚奎带着队伍迅速拿下新田,好给中央红军开出一条路。这么一来,李聚奎带领的红1师就从队伍后面冲到了最前面。
在李聚奎的带领下,红1师把敌人的拦截队伍给打散了,他们一路冲出潇水,接着在湘江激战,又抢着过了乌江,最后还攻下了遵义城。这一路,他们为中央和红军主力能够逃出险境,可是立下了大功。
1935年1月份,遵义会议开了个头,会上大家伙儿一块儿商量,最后都同意让毛主席进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班子。周恩来也提议说,往后红军的行动,就让毛泽东来领头。这事儿一决定,李聚奎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
接着,毛主席亲自部署,中央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把蒋介石弄得手忙脚乱。特别是他带着老婆宋美龄,亲自跑到贵阳去指挥部队围剿红军时,没想到红军突然出现在贵阳,把他吓得可不轻。
4月3号那天,红军的尖兵队伍一路冲到了贵阳城边上,就差二十多里地就到城里了。他们在城外头大声喊着口号,唱着国际歌,还在墙上写了大字,内容就是要打贵阳城,抓蒋介石!
这时候,宋美龄也怪蒋介石太过大意,居然把她带到这么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宋美龄一埋怨,蒋介石没办法,只好把昆明的军队调走,去解贵阳的燃眉之急。
4月6号那天,龙云让滇军的孙渡部队赶去贵阳帮忙。蒋介石对此特别感激,他直接给龙云打了个电话道谢。在电话里,蒋介石夸道:“滇军真是又忠心又勇猛,为人还诚恳老实,给当兵的做了个好榜样!”
另外,蒋介石对孙渡的表现也给出了好评,夸他行动快,打仗勇猛。不过呢,他没法直接管滇军将领的职位,但还是给孙渡升了官,升到了中将,还额外奖励了滇军三万大洋。
4月8号那天,毛主席让红军立马转头往西,直接冲着云南就去了。到了这个时候,蒋介石才琢磨过味儿来,毛主席这是唱的哪一出,但可惜啊,为时已晚。
为了拖住红军的脚步,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必须拼死战斗。就是在这种紧迫关头,李聚奎带领的红1师也接到了出发的命令。
李聚奎回想起来说:“4月9号那天,咱们部队走到贵阳城外头,局势还是挺悬的。那时候,接命令往贵阳东边赶的滇军,已经到了贵阳和龙里这两个地方了。前一天行军的时候,一军团是在龙里的西边往前走,三军团呢,就在贵阳的东边。一军团的一师,就在中间稍微偏西点的位置。”
那时候,上头催着部队得赶紧走,李聚奎带着的红1师就和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前锋碰头了。没多久,大伙儿都急着赶路,就开始争道抢行了,都想往前挤。
碰到这种场景,李聚奎毫不犹豫地让红1师靠边站,先给红三军团的战友们让路。
红三军团的尖兵小队走过后,天色已经漆黑一片。所以,李聚奎就让战士们在山上扎营休息。第二天一早,李聚奎带着队伍往山下走,刚走到一个村子口,就碰见了正在吃早饭的彭德怀。
碰到李聚奎,彭德怀直接聊起了红1师提前行动的事儿,讲道:“眼下,中央军委和大队伍都还没到,敌人那边,贵阳有4个师,龙里有3个师,今儿个说不定会从东西两边一起攻咱们。要是有个啥闪失,你得担起责任来啊!”
听完彭德怀的话后,李聚奎笑着跟彭德怀说了下自己的意思。
彭德怀对李聚奎的情况心里有数,他向来实话实说。所以,彭德怀直接挑明了说:“你们1师,就先归我来带领吧!”
对于这事儿,李聚奎没有多说什么,他看重的是整体情况,干脆地回应:“行,你直接分配任务吧!”
因为时间紧迫,彭德怀立马给李聚奎安排了打仗的任务,告诉他们得赶紧拿下西南那座山,盯着龙里那边的敌人动向。他还提到,红三军团会去占领观音山,负责看着贵阳方向的敌人。
另外,彭德怀还强调,甭管是哪股敌人先冒头,都得狠狠地揍,目的是给中央军委和后续的队伍打掩护。
最后,彭德怀对李聚奎交代道:“等他们都安全过去了,你们再按照命令撤退,到时候我会安排人来告诉你们。”
这就是李聚奎讲述的长征那会儿,他带着部队在龙里这儿,给中央机关和主力部队打掩护,让他们安全通过的事儿。这事儿,毛主席一直都没忘。
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陆续接手了几个重要岗位,他先是做了第四野战军司令部里的二把手参谋长,然后又去东北军区后勤部当了部长,再后来,他还成为了解放军后勤学院的院长。
1955年5月那会儿,离授衔还有俩月时间,李聚奎二话不说,直接就把军装给脱了,转身去当上了石油部部长。从那以后,他就一心扑在了新中国的石油事业上,默默付出。
1958年2月份,李聚奎又被调去当总后勤部的政委了,他再次回到了军队的岗位上。
这时候,因为李聚奎还没有得到军衔,军委就弄了一份文件,叫《关于给李聚奎同志授予上将军衔的申请》,送到了毛主席的办公桌上。
这份文件里说了:“李聚奎同志现在被中央安排去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政治委员了。他之前是副兵团级的干部,但因为转业,军衔一直没定。现在他又回到军队工作,我们琢磨着给他上个上将军衔,您看行不?等您回复呢。”
瞅了一眼后,毛主席立马写下批复:“没问题,批准!”
关于这事儿,毛主席给出了这样的说法:“李聚奎可是立了大功的人,现在咱们打算让他回到部队继续干,我觉得吧,得给他上个上将军衔,这才合适。”
根据那时候的实际情况,有人就说了:“就单独给李聚奎一个人补上上将军衔,这事儿以前可没发生过啊!”
不过,毛主席却笑着摆摆手说:“这没啥大不了的!我之前就说过,李聚奎可是立了大功的人,为他破个例,我愿意!”
就这样,李聚奎被授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的荣誉,排在第57位。
1970年的时候,过了整整35个年头,李聚奎又一次踏上了贵州龙里的土地,但这次他的身份却是个被监管的人。到了1972年,李聚奎总算是回到了北京。
1976年,李聚奎总算是沉冤得雪,他又回到了领导的位置上,这次,他当上了自己一手建起来的后勤学院的政委,人生的新篇章就此翻开。
80岁那年,李聚奎亲笔写下了一段心里话,讲了他对革命一直不变的决心。他写道:“就算给我再大的权力,我也不会用来为自己谋好处;就算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丢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算让我再活一个80年,我也不会停下脚步不前进。”
#百家说史迎新春#
